您好,欢迎访问湖南湘军职业学校!今天是:2024年3月29日  星期五
搜索:
如何选择安全的儿童牙膏
【字体:   】
大多数女孩的父母的最大愿望是女孩生活得幸福美满。恋爱结婚之前,女孩的生活幸福度主要依靠父母,结婚之后,她的生活幸福度主要是由她所选择的婚恋决定的,而她对婚恋的选择,往往受到父亲的影响。

  2009年第6期的《婚姻与家庭》分析了4个婚姻问题的案例,结果发现这4个妻子在婚姻过程中遭遇问题,都源于她们与父亲的恶劣关系。下面是其中一个案例。

  一个女孩小时候经常挨父亲的打骂。

  小时候,幼儿园阿姨给我脱衣服时总会说:“这孩子又挨打了。”我也曾经悄悄问妈妈:“能给我换个爸爸吗?”我妈只是无奈地看着我说:“你要是乖就不会挨打了。”

  于是,我努力做个乖孩子。爸爸要我晚上8点睡觉,我就乖乖地准时爬上床;爸爸希望我成绩领先,我就拼命学习;爸爸希望我按时回家,我就从不参加小伙伴的游戏……

  但我毕竟是个孩子,我怕黑,怕一个人睡觉。有几回,我想让妈妈陪我睡,于是大声喊妈妈过来。“吼什么,自己睡!”客厅传来的阴沉男声打断了我的叫嚷。“我害怕,我一个人睡不着。”我分辩道。“啪!”我听见钢笔被摔在了桌上,急促的脚步声随之临近。

  我躺在床上一动不敢动。爸爸走进来打开了灯吼道:“有什么好怕的?怕就开灯,不许吵!”灯光打在墙上,映出爸爸的剪影,就像一个怪兽。他伸出手指说:“我数三声,你再不给我睡觉,小心我把你拉出去喂老虎!一、二……”我闭上双眼,抽动双肩大哭,想向妈妈求救。

  “嘿!叫你不要吵,你还给我哭起来了,是不是找打?”话音未落,爸爸已经掀开被子把我往门外拽,巴掌随之如雨点般落在我身上。妈妈躲在厨房里哭,我则抖动身体抽泣着。

  这样的场景在我家几乎每天都要发生。只要爸爸咳嗽一声,我和妈妈就吓得不敢说话。更多的时候,他不咳嗽,而是直接动手。要是赶上他喝了几口酒,我就更惨了,因为他随时可能抬起巴掌,甚至都不用找一个打我的理由。

  这种胆战心惊的生话让小小的我十分恐惧。那时,我只想快快长大,早点儿脱离父亲的魔掌。

  她十分恨她的父亲,父亲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心理阴影。但令人感到非常意外的是,到最后她却找了一个像父亲一样喜欢暴力的丈夫。

  我20岁就结婚了,丈夫孔杰长得高大威猛。当年我会嫁给他,只因为在那个很冷的晚上,他脱下外套,披在我身上。那一刻,我觉得很温暖、很安心,不由自主地就想依靠他。我们恋爱不到半年就结婚了。结婚后,孔杰渐渐表现出他的另一面。他不爱做家务,大男子主义,也不像结婚前那样喜欢我黏着他。有时遇到不顺心的事,他会骂骂咧咧的。我要是说他几句,他会对我翻白眼,说得多了,他甚至动手打我。我真悔,当初为什么这么草率就和他结婚了。我更觉得悲哀的是,自己刚从父亲的暴力阴影中走出来,就又落入了丈夫的暴力牢笼。

  为什么她会如此选择?难道她有受虐的倾向?

  心理咨询专家陈佩华解释了其中的原因:

  暴力的父亲会造就一个恐惧和缺乏安全感的女儿,她会急切地寻求保护。因此,这类女孩往往会早恋或早婚,寻求自己生命中的另一个保护伞。由于内心的不安全感,在现实中她会找一位看上去比较强悍的男性……

  美国心理学家诺曼·莱特在分析著名童话人物睡美人与灰姑娘的故事时,也给出了类似的解释:

  现在的很多女性,特别是那些在家里没能充分享受父爱的女性,总是会对第一个向她求婚的“王子”充满情意绵绵的幻想,期望能从他身上寻找到在父亲那里未能得到的安全感和依赖感。

  实证研究也证实了这种联系:

  一项全美调查发现:单亲家庭少女怀孕的比例是双亲家庭少女的3倍。在另外一项研究中,学者赫瑟林顿比较了两组女孩,一组是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女孩,另外一组是只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女孩,结果发现:来自离婚家庭的女孩更早、更频繁地与男孩约会。

  之所以存在这样的联系,原因有两点。其一,是父亲的榜样作用。大多数情况下,父亲是女孩的第一个“男朋友”。女孩对男性的认识往往是从父亲开始的。早期的父女关系往往是女孩以后处理异性关系的样板,心理学家罗斯·派克认为:父亲对女儿的影响并不在童年时期就宣告结束,甚至到了青少年时期和成年时期,女儿与男性的关系也较多地受到她与父亲早期关系的影响。父亲为女孩提供了一种男性的榜样和行为模式,女孩往往从父亲身上的男性品质中寻找未来生活的参照,青春期的女孩甚至会把父亲看作未来丈夫的模型。研究婚姻与爱情的专家认为,女孩在寻找恋爱对象时,她们会有意识无意识地寻找那些与父亲相像的异性。

  其二,是父教的存在提高了女孩认识了解男性的水平,提升了女孩与男性打交道的能力。心理学的角色互动理论指出:父亲在帮助女孩学习与男性打交道方面较为重要,学者赫瑟林顿的研究发现,在与男性打交道方面,那些只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女孩,面对男性时表现出更高的焦虑感。